SkyscraperCity Forum banner

《轉載》澳門淪陷 - 亢奮下的隱憂

11K views 14 replies 7 participants last post by  sasamaca 
#1 ·
金光閃閃,形勢大好。所有數據都在恭賀澳門,樓市飛升,政府減稅,賭業興旺,賭場「金沙」半年回本。有地產代理月賺十萬,天天坐擁平治跑車上班。有賭博從業員跳槽再跳槽,人工幾級跳。大學生也做荷官,因為人工是之前的兩倍以上。

可是,金光背後,更多人為富小城風味的澳門嗟嘆。那是一種閃爍中的陰沉,那是一種快樂表皮下的痛與哀愁。澳門面臨前所未有的巨變。澳門地產近半年如癲馬拔足狂奔,這種「好景」香港似曾相識。問題是,香港因地產而滅亡的東西,難道在澳門也要緊接死亡嗎﹖那些可逛的街道,可遊的小店,可口的食物,可人的閒情……

香港財團殺進澳門,將澳門變成香港﹔外國財團殺進賭場,將澳門變成拉斯維加斯。小店情懷,閒適寧靜,俱往矣。數風流澳門,還看當年。

遍地「鉅記」、港式化妝品舖和金舖——對象是同樣金光閃閃的大陸自由行旅客。大筆大筆的人民幣鈔票,將澳門洗得換了一種顏色。一位澳門議員說,賭業令澳門人不再尊重「程序理性」﹔我們卻擔心,澳門人連「非程序感性」也將喪失。

最近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包括玫瑰堂、盧家大屋、東望洋炮台、大三巴牌坊、議事亭前地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歷史古蹟或可保留,可是人情小舖,勢必面目全非。

澳門的去與留,常與變,我們將分兩上下兩集探討。今集我們看澳門「變天」,下一集,我們會深入回味澳門的「遺事」。



地產在咆哮

上帝要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

什麼是瘋狂﹖

兩三年前,澳門板障堂街全幢商場,連兩層地庫、一層地舖連一層閣樓,每層面積三千呎,叫價不過一千八百萬,現在呢﹖僅僅地面閣樓,已賣七千五百萬﹗

兩三年前,合成化妝品全層商場八千呎,叫價八百多萬,買家還價三百萬,談不攏,業主賣廣告,讓價至六百萬,現在呢﹖不知道,但一年前的成交價已經是二千一百萬,兩年間升值一千幾萬。即使是住宅,升幅也很駭人,澳門樓價半年飛升五成,部分受歡迎「豪宅」,例如金沙賭場附近的「遠洋嘉園」,呎價更由一千元賣到四千多元,短短大半年,升值四倍﹗



樓巿翻生

「瘋了﹗瘋了﹗」很多土生土長的澳門人,都為之驚嘆。衰了十年的地產市道,突然有如喪屍翻生,威力無。澳門民主派議員吳國昌公開大呼﹕「我見人就說,有兩幢房子的市民,趕快賣掉一幢,現在不賣就笨﹗」



問題是,買的又是什麼人呢﹖

答案是香港人和大陸人。

記者好像從澳門立法會議員吳國昌的表情窺見一絲「幸災樂禍」,記者問他那麼接手的香港人怎麼辦,吳國昌說﹕「或者香港人有辦法呢﹖他們覺得你們澳門不懂經營,他們可懂得哩﹗」表面這樣說,實際上他卻給記者一種「走瞧」的感覺,說俗一點,就是「睇住你點死」。

關心澳門的朋友,最近察覺到澳門的變天,不在乘船必看到的人造假火山,不在每個澳門角落的大小賭場,更不在沙塵滾滾有如兵工廠運作的建築地盤,而在澳門中心地帶、議事亭附近的改變。香港大財團不斷湧進狹小的澳門街道,於是小鎮風情變成「莎莎」、「佐丹奴」、「馬獅龍」、「周生生」、「謝瑞麟」和「七.十一」的大陸自由行概念店。

一名澳門市民說﹕「七.十一開一間在你旁邊,你這家士多肯定就要倒閉,人地大基金、大資本,士多仔點鬥呀﹖」



買家中港來

根據統計,澳門近半年,樓價已升五成近五年升幅近一倍,最近稍有回落,但香港來的財團包括地產的「中原」和「美聯」,卻從未停止在澳門大施拳腳,登陸澳門後,分店愈開愈多,部分澳門人開始怪責是他們「谷起」澳門樓市泡沫。「中原」老闆施永青的說法是﹕「我不相信澳門的樓價比天水圍便宜。」

現在澳門新樓(五年樓齡以下)樓價約為每呎一千多元,比天水圍私樓便宜一千多元,不過,對於澳門人來說,呎價三百才算合理,四百已經嫌貴。Rebecca 說﹕「年輕一代要買樓結婚,地點稍好的、過千呎的,都要二三百萬,打工仔點供﹖付了三成首期,分十五年供,每個月也要供二萬多元,根本同現實脫晒節﹗」

澳門打工仔,大學生初畢業月入不過六七千元,要供三百萬的房子,自然可望而不可即,不過,由於澳門樓市低沉了十年,那時的房子幾十萬有成交,基本等如建築成本,因此有不完全統計說,澳門八成人擁有自置物業,很多本地居民手頭上更擁有兩座以上的物業。現在澳門樓市其中一個怪現象是,澳門人都把房子賣出去,而買家則多數來自大陸和香港。

從香港調來澳門「中原」的李倩熹,任分行營業經理,從事地產代理十七年,身家一度超過三千萬,但九七金融風暴,投資失利,她的身家跌到只餘三千元,近年她又重出江湖,不足八個月就賺到三十萬元,她對澳門有議員呼籲市民趁勢賣樓,有這樣的評價﹕「他們未見過世面姐﹗」

乙水仔最近推出的海洋花園「海蘭苑」,一梯兩伙,二千六百幾呎,實用率不足八成,呎價逾三千元,每個單位等閒賣過八百萬元,開售三天即售罄,可見樓市之熱烈程度,但是原來該樓盤已建好八年,過去樓價太低,發展商寧丟空也不願出售,至今一賣居然變成超級豪宅。

負責推銷該樓盤的地產代理說﹕「很多人說,現在樓價脫節,其實這些樓不是賣給他們的,澳門舊區照樣有二十萬元的唐樓。」情形一如澳門人不解「莎莎」何以能支持昂貴的租金,其實「莎莎」的銷售對象根本不是澳門本土人,而是國內「自由行」遊客。



廿八萬車位

香港曾瘋狂過,而這種瘋狂基因,正大舉移植到澳門。以前澳門人不愁沒車位泊車,周街都是位,現在澳門經常塞車,車位也非常吃緊,一個車位由幾年前三萬炒到八萬元,再由八萬元炒到二十八萬。

究竟誰瘋了﹖是澳門瘋了,還是如病毒般擴散至澳門的香港財團瘋了﹖

澳門經濟去年有如吃了興奮劑般驚人亢奮,賭場效應、自由行效應,然後連地產也連爬帶滾的拉著衣衫粉墨登場。由於博彩稅收已抵消了澳門政府全年開支八成以上,庫房最近年年盈餘,而且一年比一年高,政府於是大減利得稅和個人入息稅,除了少數人,大部分澳門市民不用交稅,要交也只是交幾百元一千元不等。這樣澳門也成了一些外國公司的離岸註冊中心,無形中又帶動了澳門經濟。



拒絕賣鋪

可是,一切看來金光閃閃的同時,澳門人卻對前景深表憂慮。三代相傳、家庭式運作的「禮記雪糕」屹立至今,並未因地樓價飛?犰蚥傰璁栯E。不過,原來已有大企業打他們的主意,該財團更要求「禮記」連同旁邊共三間舖一起出讓,結果被「禮記」一口拒絕。第三代傳人鄺永燦說﹕「好多客吃了十幾年,阿婆由細吃到大,更多的朋友天天準時來,我們看他們拍拖生仔。有個客對一次我們說﹕喂,你地唔好唔做。」

「錢是重要,但我們品牌、那種感覺,不是用錢就能買到的。我爸爸耳朵不大好,但他現在能在舖裏走走,都好開心。」

近年老舖紛紛結業,租舖的可能因業主加幾倍租被逼遷,有自己物業的即使萬分不情願賣舖,出價幾千萬來買,不得不讓老店主心動,拿一筆錢安享晚年勝過找人接手,反正子女都跑去賭場工作。「現在澳門特色的確愈來愈少,以前舖租平,人手做的東西,賺一點點就可以維持。」

「現在舖價炒起來,很難經營下去,都變了做麥當勞、莎莎。但講真,如果都是這些舖,你都不會有興趣來澳門旅遊啦。」

舊舖、小舖、老字號,紛紛因「時代潮流」而消失,澳門左鄰右里盡是「中原」、「美聯」、「七十一」、「佐丹奴」和賭場,連帶消失的,其實還有那股人情溫暖。有人說﹕澳門年輕一代已經沒以前般念舊,因一螫o來得太易,他們不理父母承傳了什麼,總之接手一下子就把祖傳老店變賣了,根本沒有感情,炒一炒,就賺五六十萬,年輕人做事肯定也不會如上一代專注。鄺永燦看得多了,相識多年的朋友忽然賣了父

母的舖,一間看慣看熟的精品店一天忽然變了做地產代理……

香港人心目中的澳門,澳門人心目中的澳門,經過瘋狂的地產洗禮後,已經不是那個澳門了。澳門已經不一樣。



澳門樓價坐火箭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澳門建築成本呎價六百元、地價成本呎價六百元,總成本為每呎一千二百元,現在寫字樓銷售呎價也不過一千二百多元,相信將來呎必然調升﹔ 而近月除了加息不利樓市,澳門其他因素都向好,加上賭場趕工興建,未來三年外來資金不絕,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副長吳在權更估計,今年年底澳門平均樓價會升至每呎二千元。

Ben跑的地產代理

林炎聲初入澳門「中原」地產不久,就被人投以既驚奇又羡慕的眼光,因為他每天都開平治跑車來上班。這架兩座位平治估計價值五十萬元左右。林炎聲是土生土長澳門人,加入「中原」半年,頭一個月已賺得兩萬餘元佣金收入,半年來平均佣金收入更高達十萬元。

公司同事說,林炎聲已經成了他們眼中的神話。

「為了給自己一個紀念,我把那些收入都買了這部車。」林炎聲說得輕鬆平常,因為,他絕對不是一普通的地產代理。他另一個身份是澳門一間規模龐大的影印機代理公司老闆。林炎聲早有事業,何以加入地產代理﹖原來他要來偷師,學習「中原」老闆施永青的港式管理。「我們這裏的地產代理,能夠養兩三個人,已叫做大公司,我很好奇,香港的公司為什麼可以一間舖養十幾廿人﹖」

推銷員出身的林炎聲,自言做了老闆之後,只負責教手下怎樣推銷,自己很少實踐,於是趁香港地產代理進軍澳門,他自薦加入,希望試試自己是否寶刀未老。目前林炎聲多數做香港客,他說自己銷售方法是,如實告訴對方某區某房子的缺點,寧願失去一宗生意,也不能失去長期信譽。他同時會駕駛名車帶香港客人遊覽澳門各大小屋苑別墅,讓客人心中有數。當然,香港客人看到他駕的平治房車或兩門跑車,多數會對他另眼相看。

最有趣一次是他帶一名香港客到海洋花園,那天晚上,站在那個一千多呎的無敵海景單位的露台,香港人即時「中招」,二百多萬的樓價,二話不說落訂,身上一千元、五百元以至二十元鈔票都掏了出來,港元不足,還湊上澳幣,總之要湊足那一萬元訂金,林炎聲幾乎想開口問他﹕「你究竟還有沒有錢買船票返香港﹖」賭,不僅成為澳門收入的最大支柱,最近更成為一種課程。

澳門政府全資擁有的「澳門旅遊博彩技術培訓中心」,位於乙水仔金利達花園,樓上是住宅,地面和一樓則是賭校,由澳門理工學院和旅遊學院聯合承辦,課程雖然包括酒店管理,但實際最多人報名的是莊荷課程,每次招生都因太多人報名而要面試篩選,反而酒店課程往往因學生報名人數不足而開不成班。學校課程也有工程科目,不過都是關於角子老虎機維修,或者賭廳內的視頻監控技術。

學校開辦一年半以來,四千名畢業生之中,有九成是莊荷課程學生,憑此你就知道學賭的人多麼踴躍,而其他旅遊課程又是如何慘澹經營。

記者造訪該學校,最震驚的不是大部分學員之前都未上過賭場,要由導師帶領他們實地「考察」,而是一進入課室,但見幾十張各類型賭台排開,陣勢不凡,根本就不像學校,而像真的賭場。

賭校的考試內容包括廿一點、百家樂、番攤和骰寶等。學生每天上課四小時,四個月學成後畢業。莊荷課程完全免費,凡澳門居民十九歲以上可以報名,每一期收六百名學生,但一直供不應求。課程導師都由資深荷官任教,確保學員真正能學?H致用。這些導師之前更要赴美受訓,學習如何教人。



賭校

老實說,雖然課程製作嚴謹,學生上課也十分認真,可是,身處其中,不期然你會感到一種荒謬感。因為賭博從來被視為一種不正當活動,可是,在學校上課卻一直被視為最神聖的活動之一,那麼,在學校學賭博,又是怎麼一回事﹖

正在待業的學員Fiona說﹕「以前上學很苦,現在上課時間過得很快,玩下玩下,又過一天。」另一學員Katherine同樣正在待業,她說﹕「以前要背書,做功課,很死板﹔這裏有趣得多,練習也在學校完成,反正免費,當做見識見識。」

據導師說,大部分學員二十多至三十餘歲,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家庭主婦、失業人士、大學生、的士司機和廚司﹔也有只為興趣而報讀的醫生和工程師。他們雖然來學賭博,但不是來學賭錢,所以大家都不怕學了之後會變得「爛賭」。課程主要集中規例、程序、洗牌和處理籌碼(例如快速心算某投注額的九五折),以及如何避免賭客出術。此外,還要練習賭場常用的英語和普通話。課程甚至會討論到如何辨認病態賭徒。高級導師何文華說,學員畢業後找到賭場工作的比例基本為? 吨嬰吽A除非部分學

員志不在此。她說,她偶爾考察賭場時也會碰到自己的學生,學生都會叫聲"miss"。「當初上課時可能手騰腳震,過了兩個月,可能好醒。」何文華說。

訪問中另一次意外是,訪問結束時,高級導師何文華忽然對記者說﹕「我明天不在這裏上班了。」﹖原來她在這裏任教了才一年又被人挖角,她將會跳槽至另一間新開張賭場任博彩培訓經理。人工如何﹖按她說法是,賭校的人工比之前在賭場做高了一大半,然後新賭場的人工又比現在的高出一倍。



賭門大開,澳門人有福了,阿門﹗

荷官新丁

姓名﹕Ada

年齡﹕廿五歲

賭場﹕「金沙」

經驗﹕半年

負責賭桌﹕廿一點

學歷﹕大學(市場營銷)

為何加入賭場﹕本來做會計文員,由月入五千幾做到七千,已經算高人工,但扣除個人花費和家用,每月只能儲一千元,而賭場一般有一萬二三千元,可以儲更多錢,實現自己理想。

如何加入賭場﹕報讀政府出錢開辦的博彩訓練課程,四個月畢業後,經學校介紹面試,考進了「金沙」,「葡京」我放棄了,因為每三天轉一次更,很難適應,而金沙每三個月才轉一次更,時間安排合理一些。

賭場見聞﹕輸的人無奈,贏的人不是開心,而是囂張,講話變得很大聲,不可一世。有的輸到要提款機五六次,有的客人我第二天上班還看到他穿同一套衣服,他們真的可以連續賭幾日幾夜。

有苦自知﹕做賭場肯定辛苦過文員,雖說一萬多元人工,但要輪夜間,付出了健康,有時會被客人用粗口罵,最初很難受,怕算錯數,壓力很大。我從來不打算做一世賭場。我的貼士﹕不贊成放棄大學進入賭場,因為讀了四年大學,人成熟了,才懂得為將來打算,懂得設立人生目標及好好理財,不會那麼容易受到誘惑。

最大願望﹕儲錢五年後可以開間小店,賣自製特色糖水和小食。



荷官老手

姓名﹕楊先生

年齡﹕不詳

賭場﹕「葡京」

經驗﹕約二十年

負責賭桌﹕牌九

學歷﹕中學畢業

為何加入賭場﹕人工高、穩定。

如何加入賭場﹕八十年代葡京開始有考試,主要考心算,成功過關。

賭場見聞﹕現在個個都話走,我們人工以前有萬五,現在得一萬二千,因為老闆不斷開賭場,分薄了人流,我們的茶錢(貼士)自然也少了。做莊荷,五年經驗好夠,五年同十年沒什麼分別,最好有齊這三個牌,百家樂、其次骰寶和廿一點,這樣跳槽較容易。

有苦自知﹕我不會想兒子進入這個行業,對個人而言沒什麼幫助,將來澳門各大賭場上了軌道,升職更難,這一行的薪酬趨勢長遠必然下調,而且外國人經營的賭場不會見得有四十五歲以上的荷官,那麼你四十五歲之後幹什麼﹖根本是澳門的一場危機,大學生入去,更加是浪費了你的專業資格和四年光陰。

我的貼士﹕一個好荷官,最基本是殺賠不要出錯,但更重要是鎮得住場面,不要讓客人有機可乘出術(俗稱畀人「窩」),至少在外觀上給人覺得,這荷官好醒,任何風吹草動都難逃法眼。我們看到,金沙的荷官經常給人「窩」而懵然不知,金沙的管理層以為這裏的人如美國一樣,賭客是來娛樂的,其實他們不是,他們是來搏命的。

最大願望﹕跳槽至「金沙」,其次「華都」,因為兩者都比「澳博」福利好。



別學拉斯維加斯

有人說,澳門全靠賭業支撐,但澳門立法會直選議員吳國昌,直指澳門「拉斯維加斯化」將會害死澳門下一代。

他說,博彩多年來對澳門的影響,是製造了一班假中產階級。一般社會,專業管理和決策能力,是使人獲得升職加薪的條件,可是,在澳門,當賭場荷官,卻是一班崗位不高、沒有管理能力、但薪酬是當地工資中位數三倍的人。由於多人競逐賭場職位,而該職位實際要求不高,這種環境下,唯有靠熟人、靠裙帶關係,才可得到一份好工作,造成整個社會風氣都不懂得尊重「程序理性」。

現在澳門賭業走向「拉斯維加斯化」,短期來說,好像很能刺激澳門經濟,因為國內遊客帶動,香港財團進入澳門,再加上龐大博彩稅收,表面欣欣向榮。可是,美國八十年代經驗表明,拉斯維加斯模式根本難以在美國其他州份推行,一方面是家庭、治安等原因,另一方面則是經濟衝擊。

這種衝擊有三﹕一、工資給扯高,除賭場能支付這樣高工資外,其他小商戶支付不起這樣的人工﹔二、環境資源將優先分配給賭場,例如交通配套﹔三、賭場發展一條龍服務,大型商場、跨國零售集團、酒店、渡假,將集中在賭業大財團的特大範圍之內,遊客消費、購物將集中在賭場附屬地帶。

三種衝擊導致的一個後果就是﹕小舖不能力敵,結果紛紛結業,只剩下跨國大財團獨大。

根據美國經驗,拉斯維加斯的人口外流率很高,因為很多年輕男女在此打工,發展成情侶關係,但當兩人決定結婚生子時,就會移居別處,因為他們都不認為子女適宜在那裏成長。「問題是,澳門人不可能大規模移民。」吳國昌說。

吳國昌認為,一朝澳門五年後完成「拉斯維加化」,連過江而來的香港財團也會吃到苦果。更大的問題是,現在低學歷入行的年輕人,市場將來飽和的時候,賭場將改聘新畢業生,原有人馬將很快被無情地攆出來,成為百無一用的失業新軍。儘管不贊成「拉斯維加斯化」,吳國昌卻不得不贊成,要靠賭業的稅收來大力幫補教育,培養出來的大學人才。澳門人也要放眼世界,出去闖,也許,泛珠江三角洲才是新一代澳門人一展身手的適當舞台。



賭徒的故事

有人說,澳門人對賭有免疫能力,事實不然。程漢強十餘歲做工廠時,已經愛賭沙蟹,後來在葡京一間酒樓打工,晉升至經理,底薪一萬七千元,連同替賭廳客人兌換籌碼等「外快」,月入高達三萬五千元。本來收入很不錯,可惜他賭癮難戒。期間他經歷過離婚、賣樓,賭性依然不改,試過今天出糧一萬七千元,即刻全部拿出來賭光,連女兒的學費他也輸光。最近三年,他忽然戒掉了賭博惡習。「其實就是因為我再找不到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三年前,他的酒樓也改建成賭廳,他被迫失業,只能靠開夜間的士維生,月入不過九千多元,但今天他更快樂。「以前收入好,但個袋無錢剩,現在我個袋隨時有錢剩。」

「知道工作賺錢辛苦,立即就把賭戒了,四十個月以來,我未踏進過賭場一步,連麻將都未打過﹗」



賭業簡史

澳門在一九三七年前,尚未有專營的賭場,該年高可寧與傅德蔭合組泰興娛樂,改建中央酒店成賭場,澳門的賭業發展才初具規模。一九六一年泰興合約到期,博彩業經營權公開競投,當時由何鴻燊、霍英東、葉德利、葉漢等合組的集團參與競爭,結果何鴻燊等勝出,組成澳門旅遊娛樂,至八七年再簽新約,把專營權延至二 ○○一年。

這一年行政長官何厚鏵決定開放賭權予三家公司,競投成功者分別為何鴻燊的「澳門博彩」(經營葡京等十一間賭場)、SteveWynn的「永利渡假村」,以及「銀河娛樂」,後者又分拆成呂志和的「銀河華都」以及「威尼斯人」(經營去年五月營業的金沙賭場)。以上每間獲賭牌的公司,又可以不斷與別人合作開更多賭場。根據澳門政府經濟局網頁,二○○四年全澳門共有十三間賭場,至今賭場陸續增加(按﹕執筆時應為十七間)。



唱好澳門

澳門保留了一些香港人已經失去的珍貴東西。很快這些東西都會失去。小城澳門愈來愈大了,大到已經不像我們曾經相識過依戀過的澳門。

很多人在賭,開大,開小。然而賭局一開始,某種東西已經離我們而去。在澳門形勢大好的時候,居然想起紅樓夢﹕機關算盡太聰明……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走進一間老麵店,門口有招聘告示,對方說現在已經很難請到人。回到報館,有同事說,他認識一位中學教師,現在可以任教大學了。



賭場產生磁石效應,大家都窩進漩渦裏。

不少人都在擔心澳門的前途了。開賭場發大達,做賭場都?o小達﹔炒樓的發中達,炒舖的發大達。炒和賭,不知從那裏鑽進了澳門的神經線裏,從此,人家會問﹕讀書何用﹖實幹何用﹖

一腳踏進賭場,就是一條不歸路。澳門這一場賭局,誰是贏家﹖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成霜的澳門比較好看,可惜,也有不少澳門主事人寧願粉香脂濃。他們也許未真正見識過香港脂濃粉香時的樣子是如何駭人的。
 
See less See more
#9 ·
kanatyi said:
good job brother :cheers1:

that's why i stay in hawaii and never think about home .

i really worry about the future in macau , too crazy isn't?
welcome to the forum kanatyi !! :)

who knows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but i hope it will be good !! :)

btw im planning to go back and work for a few years once i finish my studies in australia, i will see what happen first and later on decide whether i will stay in macau or work in other places.
 
#10 ·
Cantonese said:
懂得居安思危是好事,国内的城市就是不懂这点,现在国家也不得不出来宏观调控了。
unfortunately macau govnerment isnt doing anything about it
 
#11 ·
There must be POS and CONS whenever changes happen.

Does anyone still remember those bad days we had in Macau??

There is no question Macau is under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The small, cozy town spirit is going away from us.

We, Macau people, are now in a new era and there are new challenges from Hong Kong, American and other new comers. Whether one likes it or not, changes are here.

The bottom line is “Could we see and act on these changes in a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manner?”
:)
 
#14 ·
Macau economy was performing quite bad because the insurance was in the street. You weren't safe in nowhere. Polícia Judiciária de Macau had bad days live everyone who was living overthere.
 
#15 ·
Upfront said:
My statement mainly referes to those few years before and right after handover. During those days, Macau economy was performing quite bad. Property price dropped down. As you said, street war everywhere. People lost their job....etc....
但我覺得那時的澳門是最美最漂亮的(i mean 市面建築同環境,還是一派原本的歐洲風味,噴泉全開,公園綠地比現在多,比現在歐陸式建築物上掛個區徽or把原本的雕飾剷平,保留外殼內部重建的文物保護方法更"廣泛地"apply 到澳門多個文物 ex:原衛生局,澳督府旁的黃屋仔,大三巴前地的黃色屋,二區警署等。而且當時新落成且設計新穎的藝園現在已消失,媽閣廟對面一號碼頭即"皇家碼頭"幾百年來都是澳督來澳時登岸的地方,現在已被道路與海相隔,氹仔碼頭亦因第三大僑被填成地,澳氹航線兩個碼頭已名存實亡
 
This is an older thread, you may not receive a response, and could be reviving an old thread. Please consider creating a new thread.
Top